1、改造生產線時,遵循先易后難原則。但是現在有許多公司在選擇自動化改造時,往往找個最難做、工藝最復雜的產品,讓自動化公司幫他們規劃生產線,然后美其名曰:“選擇有實力的供貨商”,但是實際上這種主意是錯的! 應該是先從產值最大的產品開始進行改革,因為產品量大了,才華把設備價值利用最大化。一同產值最大的生產線對人力的需求、要求也是往往是最多的,這樣也能快速回收成本,關于工廠下一步的自動化改造也能馬上進行。
2、選擇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升級供貨商不是競賽,叫10-20家公司一同過來報名,然后設置最難的門檻,讓他們拼服務、拼價格、拼技術,當然這些是必須要考慮的,但是期望換個合理的方式,因為這樣做我們都好累,拼到終究,工廠改造的時刻拖延了,拖延了就是丟掉,然后供貨商拼到終究,是把價格壓低了,但是,價格壓低的一同,設備相對應的配置相同也會降低了,因為供貨商也是要保證一定的獲利的,供貨商一樣需要工人要養。
3、那么應該這怎樣擇自動化改造供貨商呢
首要考慮供貨商到底有幾個自動化規劃工程師,他們的經歷怎樣,規劃過哪些生產線,一般選擇至少有兩個規劃工程師以上為佳;
設備設備調試工程師數量,至少5個以上才華選擇,低于5人盡量不要選擇,因為要考慮到后續的售后服務;
工廠規劃,有多少相配套的加工設備,有自己的加工中心最好!
考慮供貨商曾經做過哪些設備,有沒有相對應的規劃方案,相應的設備資料、視頻文件等。
4、機器的選擇。假如產品量特別大、訂單安穩、一款產品能連續生產2年以上但是產品價值又不高,建議收購一般的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升級,因為國產的自動化生產線,一般能用3年以上是沒什么問題。假如產品的量不是很大,但是產品自身的價值比較高,建議購買性價比更高的或許進口機械手,因為這些機械手精度更高、更靈活,而且運用壽數也很長,一般運用10年左右是沒什么問題的。